推動種業振興,企業是骨干力量。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,企業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種業的興衰成敗。日前,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推進會上,種業企業、科研單位及高校、金融機構、政府部門等相關單位代表就企業發展怎么干、科企合作怎么搞、金融機構怎么投、政府部門怎么幫等,提出了一攬子新安排新舉措,為推進種業企業做大做強添薪加柴。
分類指導 精準扶持
農作物種業企業陣型發布
我國農業物種類型多,農作物、畜禽、水產種業差別大,不同種業企業的發展方向、規模、水平也不一樣。如何根據我國種業發展水平和企業現狀進行分類指導、精準扶持?
今年,農業農村部對農作物種業企業進行了全面梳理,根據企業科研能力、資產實力、市場規模、發展潛力等情況,從7000多家種業企業中遴選出70家,初步梳理出由“強優勢、補短板、破難題”三類優勢企業構成的企業陣型,并擬予以重點扶持。
針對我國種業發展中有優勢的領域,遴選出19家“強優勢”企業。聚焦、兩大口糧作物,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,鞏固和強化育種創新能力。主要目標是未來5年至10年,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育種材料和新品種,持續保持種源競爭優勢。
針對有差距的領域,遴選出33家“補短板”企業。聚焦、兩大作物以及、油料和薯類雜糧等品種,充分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和功能基因,全面提升育種創新水平。主要目標是未來5年至10年,在品種產量、質量、抗性等方面,盡快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。
針對主要靠進口的領域,遴選出18家“破難題”企業。聚焦部分設施蔬菜等少數依賴進口的領域,加快引進優異種質資源,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,自主培育一批育種材料和新品種,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。主要目標是未來5年至10年,在育種理論、種質創制、育種創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,盡快填補國產品種空白,實現種源自主可控。
記者從會上了解到,下一步,有關部門將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予以精準扶持,加快培育航母型領軍企業、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,形成覆蓋全、實力強、成梯隊的種業振興企業集群。
加大投入 自主研發
領軍企業開展新一輪布局
與種業振興國家戰略同頻共振,中信種業、溫氏集團、恒興集團等多家種業領軍企業主動作為,錨定種業自立自強、種源自主可控目標,對下一階段發展戰略進行了新一輪布局。
“目前,溫氏正與華南農業大學、廣東恒健基金等合作,組建廣東畜禽種業集團。期以生豬種業為重點,注冊‘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’,注冊資本12億元。”溫氏集團董事長溫志芬表示,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,建成綜合實力世界前三的國際一流種豬育種企業,培育中國特色種豬新品種,實現種源自主可控,曾祖代原種豬產量占市場需求量的50%以上,引領養豬產業發展,為種業振興貢獻企業力量。
在水產種業領域,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表示,今年,恒興將加大科研投入,繼續投入6600萬元,建設國內領先水平的育種中心,將種蝦產能提升至每年20萬對以上。下一步,恒興集團將繼續以商業化、實用化育種為方向,在“育、繁、推”三個層面持續投入,打破南美白對蝦品種長期以來對國外種蝦的依賴。
針對企業扶優行動,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、副董事長、總經理奚國華表示,中信集團將大力培育高水平種業企業,繼續加大國內外種業整合力度,實現種業板塊外延式擴張。全力推動隆平高科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,縮小與全球種業梯隊差距。同時,繼續加大育種科研投入,迭代升級商業化育種體系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將重點支持“優質綠色稻定向設計育種項目”,進一步夯實隆平高科水稻種業國際競爭優勢。“中信集團將充分發揮綜合金融、科技平臺、產融協同優勢,助力國家培育特色優勢種業龍頭企業和‘獨角獸’‘隱形冠軍’企業,努力實現上下游生態共贏。”奚國華說。
助推種業振興,精準的金融服務至關重要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錢文揮在會上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間,農發行將安排不低于1000億元的資金全力支持打好種業“翻身仗”。針對種業核心技術攻堅難、研發及投資期長、擔保資源不足等特點,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連續印發了《關于支持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等4個專項促進文件,研究出臺了“利率高可優惠50個BP、期限長可達20年”等一攬子優特惠政策。“通過多方合作,在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的指導支持下,我行面向全球投資者成功發行了首單30億元支持‘南繁硅谷’建設的主題金融債券,積極引導國際國內更多資金投入現代種業。”錢文揮說。
因地制宜 精準施策
促進多項要素向企業聚集
我國各地資源稟賦、地理環境多樣,種業發展的優勢、特色不同,因地制宜的推進各地種業企業做大做強,離不開地方政府部門的扶持。
作為雜交水稻產銷大省,近年來,湖南正從“種業大省”向“種業強省”邁進。“立足種業發展基礎優勢,湖南以商業化育種為抓手,推動種業企業做大做強。”湖南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、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賀麗君介紹,近年來,通過創建行業一流的高通量、率研發平臺,湖南推動了商業化育種提檔升級。同時,推動科研院所、高等學校、園區等與企業緊密合作,促進了資源、技術、等要素向企業聚集。
“為改變競爭不強、創新不足、推廣不好等問題,我們探索推行后補助政策。”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、市農業農村委主任路偉表示,在主攻方向上,鎖定“兩個重點”:保糧食安全,重點支持水稻、玉米、等糧油品種研發;促農民增收,重點支持柑橘、榨菜等特色品種創新,實現保數量、保質量、保多樣目標。在扶持機制上,促進“三個轉變”,即推動補助對象由“戴帽下達”向“競爭獲得”轉變、研發方式由“定向研發”向“自主研發”轉變、補助方式由“先補后研”向“研好后補”轉變。同時,抓成果應用,提升“實效性”,釋放新品種大潛力。持續跟進后補助品種,引導企業再研發、再創新、再提升。
種子基地是保障農業用種安全的“大本營”。甘肅臨澤縣被認定為“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”,近年來,臨澤持續做優基地,全面保障了企業需求,通過積極落實政策,加大企業扶持力度。“為適應現代種業發展需求,我們目前已建成水肥一體化高標準制種基地16.5萬畝。并率先出臺《制種基地資源市場化配置實施意見》,將基地資源通過政府配套、市場化機制向龍頭種業企業配置。”甘肅省臨澤縣委副書記、縣長張鵬表示,此外,縣里強化全過程監管,創造良好種業環境,嚴格市場準入,加強質量管控,全力推動了玉米制種產業的高質量發展。
科企合作 人才支撐
著力破解科研產業“兩張皮”
據介紹,我國八成左右的種業科技資源和人才集中在科研單位,如何破解科研與產業“兩張皮”的問題?
作為我國農業領域科研國家隊,中國農科院現有11個農作物種業、4個畜禽種業研究所的近百個科研團隊開展種業科技創新。“為推動種業振興,前不久,中國農科院啟動實施‘強種科技行動’,其中,專項安排‘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’任務,支持企業建立研發體系,聯合建立新型研發機構、海外研發中心和繁育基地,合作轉化科技成果。”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。
據張合成介紹,針對種業企業原始創新薄弱、科研體系不完善、科研人員缺乏等短板,下一步,中國農科院將面向種業企業實施“四個開放”:一是種質資源全面開放,國家作物、畜禽、微生物優異種質資源和關鍵育種材料,優先向種業企業開放共享。二是育種平臺全面開放,國家重點實驗室、精準鑒定設施等優先向企業開放,打造科企聯合實驗室。三是知識產權全面開放,幫助企業提高知識產權質量、品牌科技含量和海外布局能力。四是種業人才全面開放,開展人才互動互掛、共同培養,支持科學家領銜企業研發中心,促進團隊成為企業研發力量。中國農科院還將探索“企業出題判卷”科研機制,將企業科技創新瓶頸和技術難題作為科研任務來源,組織優勢科研力量,為企業定向精準答卷;開展專家終身服務,加強戰略咨詢、技術成果轉化指導,持續推動技術與產品的升級換代。
種業振興,人才是關鍵。作為我國種業科技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,中國農業大學制定了種業科技創新十大行動,從種業基礎研究、前沿育種技術、種質資源創制、重大品種培育、良種育繁、種業科技成果轉化、種業開放協調創新、種業創新平臺、種業人才培養、國際種業科技協作等方面進行系統布局。
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指出,將進一步創新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,出臺種業專利實施許可、轉讓和作價投資入股以及教師兼職政策,激發教師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;加大實用種業人才培養力度,支持“中國種業菁英班”“競雄玉米育種學校”“蔡旭小麥育種學校”等實踐型人才培育,設立種業研究生和博士后專項,推動定向培養企業種業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,為種業振興提供人才支撐。